我国海岸带地质演化规律完成系统总结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在海岸线现状与变迁专题研究中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通过系统分析1975年、2000年和2017年我国海岸线类型及分布,工作人员查明了我国海岸线1975年以来的变化及驱动因素;结合我国海岸线自然演化规律,提出了海岸线保护和修复建议,为我国自然海岸线修复、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支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下发的《〈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初步工作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还牵头编制了《海岸线现状与变迁研究专题报告》。

一是系统分析总结2万年以来我国海岸带地质演化规律。第四纪以来,东部沿海在构造升降、河流沉积、海平面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海侵和海退。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1.8万年),海平面比现在低120~135米,海岸线大幅度向海推进,最远可到达大陆架边缘。

随后,海面快速上升,到距今约1.1万年海平面上升到约-55米,海岸线位于庙岛群岛一带,渤海湾仍为内陆平原地貌。距今1万年至约6000年,海平面继续快速上升到接近现代海平面高度。该阶段由于河流作用较弱,海岸线迅速向陆方向推进,辽东湾、渤海湾、长三角、珠江口等泥质海岸地区被海水淹没,成为浅海环境。

距今约6000年至公元1850年,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河流作用增强,海岸线开始向海淤进。渤海湾、苏北-长三角、珠江口现代格局在此阶段形成。1850年以来,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温升高(小冰期结束),海平面再次加速上升,沿海河流物源减少,海岸线由向海淤进为主转变为向陆蚀退为主。

从我国海岸线2万年以来的地质演化过程来看,未来我国海岸带地区将长期面临海面上升加快、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增大的自然地质背景。

二是重建1975年以来我国海岸线的变化过程。据遥感解译资料对比,1975~2017年,我国海岸线自然岸线长度由15833千米减少到6888千米。其中,淤泥质岸线减少幅度最大,减少比例79%,砂质岸线和生物岸线减少幅度40%和63%,基岩岸线减少幅度27%。人工岸线长度由2221千米增加到11051千米,增加幅度近4倍,自然岸线保有率由88%下降到38%。分析发现,围填海和围海养殖是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

(供稿:《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编辑部)

我国海岸带地质演化规律完成系统总结

我国海岸带地质演化规律完成系统总结

我国海岸带地质演化规律完成系统总结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AI 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