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荒原,茫茫戈壁。
甘肃北山,东西向展布于甘肃河西走廊以北,东至内蒙古西部的弱水西岸,西南楔入新疆罗布泊洼地东缘,南起疏勒河北岸戈壁残丘,北迄中、蒙边境,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域。
从2017年至2020年,整整4年的时间,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靠着一种孜孜以求、勇于探索、顽强拼搏的精神,从开始的1∶5万矿产远景调查,到施工7个钻孔全部见矿,其中单孔累计见矿厚度45米,矿化厚度达到380米,新发现3公里的铅锌矿化带,单矿体达到2500米,在甘肃北山取得了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找矿重大突破。此重大发现,成为目前甘肃省独一无二的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能有效带动该区域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和与火山岩密切相关的内生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
近日,在酒泉召开的甘肃省肃北县大旗山铅锌矿找矿研讨会上,80多名专家、学者对大旗山铅锌矿勘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甘肃省肃北县大旗山铅锌矿勘查工作再次被引起全行业的关注。
图片
寻 宝
找矿突破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肃北县大旗山铅锌矿实现重大突破,亦蕴含着省地矿局四勘院地质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早在2017年8月,甘肃省肃北县大红山-西涧泉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摆在了省地矿局四勘院地调所几位年轻技术人员的面前,要完成近1600平方公里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采样工作。“当时区域面积广、项目人员少、平均工作量庞大,这是一项很棘手的工作。”时任地调所分队长的叶红刚说。
但是在任务面前,没有任何推诿,叶红刚带领6名技术人员和装备出发了。8月份的北山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地表温度超过45℃,他们每天出去采样前都必须准备3升以上的水,行走在漫漫的戈壁上,双脚犹如被架在火上烤。有时候一脚抬起,就不想再放到地面上,每天大家都是一种“有心喝水,无心吃饭”的状态。
大红山区域采样是项目组最头疼的地方。大红山山势陡峭,地形切割大,方圆10公里内车辆无法通行。恶劣的条件没有吓倒地质队员,项目组讨论决定,挑选野外工作经验丰富、体力好的队员组成青年突击队去拿下这个山头。
第二天凌晨5点,四周山野漆黑一片,唯有一轮明月悬在天空。在匆匆吃过早饭后,6名突击队员背起行囊,带足口粮,踏着星光出发了。山路崎岖,四周可怕的寂静,技术人员相互帮助、相互鼓励,3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设计的采样区域。这时,地表气温已经达到30度,望着陡峭的大山,大家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两人一组,各组分别承担1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匆匆告别后,他们又走过了3条沟,爬过了2道梁,才到各自奔向采样点。稍作休息后,立即开始了采样工作,叶红刚在用数据采集仪记录时,发现他们从山脚下的2300米已经爬到了2950米。在采集了6个样品后,已到中午,此时地表温度超过了45℃,明显体力不支,步伐沉重,有中暑的迹象,采样组两人赶紧解开衣服,站到一处有风的山口,身体才渐渐恢复。但想到还有4个样品要采集,他们还是咬紧牙关,用意念支配着身体,继续进行剩下的工作。
一天的工作下来,由于地势陡峭,天气炎热,加上工作时间漫长,大家体力几乎消耗殆尽,最后都是相互搀扶,晚上10点才回到驻地。
有酷暑就有严寒,北山地区的冬天也来的比较早,2017年9月底,一场大雪席卷北山,苍茫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但恶劣的气候并不能影响地质队员的工作进度和大家采样的决心。天气冷,他们就多穿点衣服,寒冷的冰雪并没有阻挡他们的采样工作。
图片
突 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地质队员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了高温酷暑、冰雪严寒,最终按计划圆满完成了水系沉积物采样工作。在采样过程中,发现了矿化点3处,经化学分析样分析金品位均超过工业品位。
2018年初,项目组的主要工作放在了异常查证上,调查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二叠系方山口组陆相火山岩,在区域上还未发现重要的矿床类型。在该火山岩中圈定的一处以铅锌为主成矿元素的综合异常,异常面积大、峰值高、套合好,引起了项目分队的重视。经过反复多次踏勘检查,仅仅发现了少量的铜锌线索,找矿信心备受打击,找矿工作陷入了僵局。当时有人质疑,说这可能是化探的高背景,根本就没矿,由于对水系样品采样位置及采样介质持有高度自信,叶红刚坚持认为该异常肯定能成矿。
善学者其如海,新事物的发现和摸索,往往从学习开始。在找矿路上被痛击之后,大家不得不回到原点,开始沉下心来学习研究。在对国内外同类型区域找矿及典型矿床深入学习、反复斟酌探讨之后,大家又一次树立了找矿的信心。
这一次,不再到处散网,而是集中精力在异常中心突破,探索性地实施了数条短岩石剖面,结果大部分样品达到矿化水平。之后,快速施工了第一个探槽,在拿到第一批样品分析结果后,整个分队沸腾了,1.5%、2.8%、11%……十几个样品超过铅锌矿工业品位,圈出了10米厚的铅锌矿体,自此全面揭开了大旗山铅锌矿找矿的神秘面纱。后续经过矿点检查评价,圈出了长达3公里的铅锌矿化带,单矿体达到2500米,由此取得了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找矿突破。
“就觉得这个独一无二的异常,肯定有矿。”叶红刚说他当时向院里汇报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项目组将这个在大奇山附近发现的矿点命名为大旗山铅锌矿,不仅秉承了用地名命名矿点的传统,更多的是希望能扛起甘肃北山陆相火山岩型铅锌找矿这面大旗。
近4年来,从开始的1∶5万矿产远景调查,到施工7个钻孔,其中单孔累计见矿厚度45米,矿化厚度达到380米,圈出了3公里的铅锌矿化带,单矿体最长达到2500米,取得了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找矿重大突破。
经过局院共同努力争取,甘肃省地勘基金先后投入660万元用于大旗山铅锌矿找矿工作。
叶红刚说,大旗山区域除了铅锌外,还有铜、锡、银等矿种,且在矿区东西外围新发现了金的找矿线索。根据目前肉眼可见且综合分析认为,大旗山区域找矿前景广阔。
图片
使 命
业内普遍认为,大旗山铅锌矿成矿条件十分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具备形成矿产勘查基地的重要条件。大旗山铅锌矿实现重大突破,不仅有利于展现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而且对甘肃省在该区域的找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大旗山铅锌矿勘查伊始,四勘院各级领导对项目十分重视,院长丁书宏多次赴野外进行实地指导,要求项目组拓宽找矿思路,扩大找矿成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成果转化。从严抓项目质量到注重培养人才,从牢记安全生产和落实绿色勘查等方面提出要求;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余君鹏,原院副总工程师樊新祥、陈永全、许文进,原地调所副所长赵吉昌等先后多次到项目组进行实地指导,对样品采集、剖面测制、异常查证、地质填图、火山机构调查、矿点评价等工作都进行了指导,拓宽了找矿思路,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4年以来,该项目每个人野外走过的平均步数达到2000万步。每一步对于地质队员来说,都需要足够认真,因为走不好就可能要摔伤,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找矿之路。每逢野外工作坚持不住的时候,他们就用《温家宝地质笔记》中的一句话来鼓舞士气:“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有了这样的信念,叶红刚、张亮、徐沛斌、龚振中、王鹏等一批地质人员才可以在北山戈壁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环境的恶劣,没有削减他们扎根戈壁的决心;找矿的艰辛,没有浇灭他们找矿立功的斗志。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地质队员奋战在茫茫戈壁,绽放属于他们的青春梦想,有理由相信,在“十四五”期间,甘肃北山找矿一定能够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