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研究体系成功构建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承担,工程周期为2019-2021年。项目组编制了观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完成了全国三级自然资源区划;形成了源数据-标准源数据-质控数据-标准化数据-共享数据共计5类基础数据产品;构建起包含30余个观测站点、覆盖全国11个典型自然资源区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

一是明确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定位和研究方向。系统掌握区域水循环、水资源平衡机理和资源配比结构稳定程度。研究了区域资源质量退化机理和资源配比结构稳定程度。掌握资源-生态系统质量状况。调查监测-观测预测有效衔接业务支撑体系和天空遥感-地面观测协同观测研究技术体系。

二是创新了自然资源观测理论体系,形成了综合观测体系框架方案。构建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研究体系,搭建观测数据融合研究体系;构建覆盖全国的观测站网;构建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开展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形成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能力;出台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标准与规范。

三是构建了模块化观测指标体系。以不同圈层内相互作用的自然资源为观测研究对象,形成资源种类、数质量和相互作用等42类、105小类、500余个观测指标。

四是探索了全国自然资源动态区划,形成了全国自然资源站网布设方案。形成了不同年份的动态区划和综合区划,创新发展了从静态区划向动态区划转变的技术。基于动态区划结果,对观测站网按照综合观测研究中心、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进行了金字塔型布设。

五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标准规范体系。提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从标准性质、专业领域和适用阶段三个维度构建了适用于自然资源综合观测的标准体系框架,梳理出包括5大类25小类的标准规范体系,为观测工作标准研制和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六是提出了自然资源综合观测数据架构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由目标层、组织层、制度层、控制层及评估层5部分组成的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构建了纵横多级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样品实验测试质量控制模块、观测数据内部质量控制模块、观测数据外部质量控制模块、数据质量考核和评估模块等质控模块,保障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的管理。

七是建设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在青藏高原,主要围绕冰川冻土、高原草甸和高原森林草原三大景观区开展观测研究,以自建或共建的方式建设了7个观测站。

八是探索了空-天-地-井一体化观测试点。探索了自然资源种类、数质量、结构状态等空-天遥感宏观监测技术,元素、矿物、有机物在各资源间的作用机理和循环示踪等地-井微观观测技术;构建了点面、宏微观结合的一体化模拟预测技术,在地-井定点观测信息矫正和标定基础上,点面结合建立自然资源耦合平衡和自然资源演变模型并持续交互修正,提高了遥感解译识别的精度和准确度。

(王新华)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