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
一幅风靡全国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让毛泽东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的故事家喻户晓。
安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1898年清朝政府时期,第一批深埋地下的煤炭从这里运出,见了光亮,直接解决了洋务运动时期汉阳铁厂的用煤问题。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十大厂矿之一,安源煤矿距今已有12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源略下村位于萍乡市正西3.5公里处,因地下蕴含丰富的煤矿资源而闻名。萍乡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工业发轫于1898年开办的安源煤矿,是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1898年,官僚资本在安源开办了煤矿。1903年,日本资本又渗透了进来。1908年,安源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安源煤矿成立之初是江南第一大煤炭企业,生产技术全部来自西方,矿区里电车驰骤,往来如梭,机声隆隆,累年不绝。上图为煤矿成立初期的矿区照片。下图为如今的安源煤矿矿区。
安源是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煤炭基地之一,加之专为运输煤炭而建的株萍铁路,整个安源路矿当时聚集着1万多名工人。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官僚买办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对矿工们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将当时的安源演绎成了极度扭曲的人间炼狱。
“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讨饭),
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
这是百余年前,
流传在安源煤矿工人间的
一首顺口溜,
也是当时煤矿工人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
1921年秋,毛泽东同志亲自到安源路矿工人中开展工作。随后,党又派李立三同志常驻安源,先后在工人中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共产党支部,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员合影
对此,路矿当局十分不满,命令萍乡县知事公署查封了工人俱乐部。路矿当局又一连三个月拖欠工资,使工人生活陷入绝境。对此,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领导下,提出保护俱乐部、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但是,路矿当局没有答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公务总汇
刘少奇赶到安源后,与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交换意见,商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具体问题。随后,由李立三主持,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和工人俱乐部负责人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刘少奇最终做出了坚持罢工运动的决定。
毛泽东认为,罢工能不能胜利,要靠工人群众坚固的团结和坚强的意志,同时必须取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要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刘少奇等人确定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在罢工宣言中写上“现在我们饿着了!我们的命要不成了!我们于死中求活,迫不得已以罢工为最后的手段”的要求;确定了“改良待遇、增加工资、组织团体——俱乐部”的罢工目标。
会议最后决定,成立罢工指挥部,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刘少奇担任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与路矿当局进行谈判。
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教职员合影
1922年9月14日零时,罢工指挥部向安源路矿全体工人发出罢工命令,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由此爆发。
凌晨2时,火车司机率先罢工,停开当日第一次列车。凌晨3时,萍乡煤矿工人截断矿井电缆,使电车停顿。当时,安源路矿有13000多名工人参加了大罢工。
14日上午,工人俱乐部一面致函萍乡县知事公署和赣西镇守使署,呈明罢工原委;一面致函路矿两局,陈述罢工理由和17项要求。对外发表了《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并陆续向报界传递罢工斗争的消息。
路矿当局不肯善罢甘休,一方面要求派兵进驻安源并设立戒严司令部,以武力镇压罢工;一方面要求地方商会出面进行斡旋,然而均告失败。
最终,劳资双方正式签订了13条立即生效的协议,包括俱乐部代表工人权利、不得随意开除工人、增加工人工资等条款。自此,罢工目标大多得以实现。
历时5天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组织严密,斗争英勇,举措得当,趋利避害,在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和固定资产损失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大获全胜。
安源工人过去20多年间的屡次反抗均遭失败,而这次罢工取得了胜利,使工人深切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和组织性。罢工胜利后不久,工人俱乐部的成员就由罢工前的700多人猛增到1.2万多人。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门口
安源路矿全体工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以中共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阶级队伍,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全国大联合,是中国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罢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