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10期(20210508—20210514)

附件:CCAJ煤炭周报(20210508-20210514).pdf

热点聚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5月12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32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主持研讨会。研讨会由国家能源集团承办。与会代表就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形成5项共识。(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煤炭行业17项专利项目入围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

  

  5月10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公示,其中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0项。根据公示情况,煤炭行业共计17项专利项目入围。清华大学、北京盈德清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利“低压水冷壁气化炉”获金奖,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的专利“一种加工性能改善的交联聚乙烯组合物”获银奖,另外有15项专利获得优秀奖。

  

  近三年平均盈利900亿 煤炭上市公司2021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5月12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21》摘要版同期发布。从2020年40家煤炭公司的业绩数据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16%,仅2020年40家煤炭上市公司营业利润规模复合增速达到58.44%,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近三年平均盈利900亿左右!

  

科技前沿 

  

  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牵头负责的国内首套井工煤矿辅助运输装备成功应用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开采研究院牵头和负责,与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煤矿辅助运输智能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在现场成功应用,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该装备已累计井下运行155天,往返115趟次,共计2100公里,实现了井工煤矿地面和井下的辅助运输系统智能化,为煤矿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智能化辅助运输设备和技术,对陕蒙地区及全国各大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智能化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跨座式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柔性轨道

  

  5月13日,西科大张旭辉教授团队在《煤炭科学技术》首发研究成果,介绍了采用模块化方法,自主设计的一种新型跨座式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柔性轨道。轨道通过性及承载能力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柔性轨道可以适应多种刮板输送机弯曲变形工况,其上运行的25kg巡检机器人以10m/min 的速度完成了巡检动作,达到了预期设计任务需求。(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把“太阳能”装进瓶子里?“液态阳光”未来还可替代化石能源

  

  中新网兰州5月11日电,“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根据中国能源与生态环境现况在西部地区先行先试的一个项目,是全球第一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的工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由10MW的光伏发电、1000Nm3/h(世界最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和1000吨/年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三个单元组成。其核心技术是将不稳定的光伏发电通过先进的催化剂电解水制氢,然后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再利用高性能的催化剂合成液态的甲醇。

  

  中国移动、中科院等联合提出数字孪生网络(DTN)概念、架构及关键技术

  

  随着5G 商用规模部署、下一代互联网IPv6 的深化应用, 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产业界的关注。网络的智能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网络发展的趋势。网络为数字化社会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基础, 而网络本身的数字化是智能化发展的先决条件。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网络发展目标,近日一个由中国移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联合科研团队首次系统化提出了“数字孪生网络“的概念,即一个具有物理网络实体及虚拟孪生体, 且二者可进行实时交互映射的网络系统,其包含数据、模型、映射和交互四个核心要素。研究认为数字孪生网络将成为未来网络规划、运行、管理和运营的新方向,其将在拓扑透视和流量全息、从设备到组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实时闭环控制、网络风险和成本降低四个方面体现其核心价值。(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5大新兴技术推动工程车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发展

  

  近日,吉林大学、昆明机动车检验监管中心、昆明学院的科研人员联合在线发表了工程车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的研究,从环境感知、运动规划、工程作业、状态监测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工程车辆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展望部分研究指出,开发一个完全智能自主的系统并使其工作效果可以与手工操作效果相媲美甚至更佳,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同时,一些新兴的技术也为工程车辆的无人驾驶提供了有益助力,详细论述了机构/结构优化设计、先进的通讯手段、机器学习、数字孪生、多机协同等技术在推动工程车辆无人驾驶方面的具体应用。

  

企业巡礼 

  

  中国煤科品牌建设成果入选国务院国资委100个典型案例

  

  在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国务院国资委特别支持的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2020年度100个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隆重发布,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基于BIM技术的贵州阿妹戚托特色小镇设计,传播央企设计品牌》作为“品牌传播”典型案例入选。

  

  陕煤集团率先在全国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5月6日,陕煤集团成功发行了一笔可持续挂钩发展债券(简称21陕煤化MTN003(可持续挂钩))。本期中期票据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招商银行联主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5年(期限最长),票面利率4.48%。陕煤集团成为发行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八家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一家煤炭行业企业。

  

  华能千亿清洁能源投资入辽 推动清洁能源开发

  

  5月1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一行来沈,商洽共谋“十四五”能源发展重大投资领域和重点示范项目,尤其是推动陆上风光储一体化、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以及拓展清洁能源供暖市场合作等事宜,并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华能集团将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及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建设,“十四五”期间在辽宁清洁能源投资力争达到1000亿元。

  

政策管理 

  

  发改委下达2021预算内投资41亿元 支持采煤沉陷区治理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21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41亿元,用于支持有关地方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本次资金安排重点向重大战略区域倾斜,努力做到“一钱多用”“多钱一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共下达长江经济带有关省份21.8亿元、占年度资金规模53%,黄河流域有关省份14.6亿元、占年度资金规模36%。

  

  最高1亿元!河南与山东签订黄河流域省际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近日,河南省与山东省正式签订《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这是黄河流域第一个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水质基本补偿方面,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山东省、河南省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

  

  国自然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基金》:2021年科学基金工作展望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杂志《中国科学基金》最新一期上刊发专题“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综述”。其中,《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与资助工作综述》一文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的相关数据,以及对2021年科学基金工作的展望。2021年基金会将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助布局;激励原始创新,培育原创成果;深入推进人才资助体系升级;持续优化管理,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扎实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观点智库 

  

  胡振琪团队重新定义黄河下游采煤塌陷损毁程度

  

  近日,矿大(北京)胡振琪教授团队发表研究,针对黄河下游平原煤矿区采煤塌陷地治理中的损坏边界问题,改变了以下沉10mm沉陷边界作为治理边界的传统做法,提出了以塌陷对建筑物和耕地的损毁边界作为采煤塌陷地治理范围,并给出了获取耕地损毁边界的方法。研究通过厘清塌陷后的地表与潜水位的关系,阐述了塌陷积水的机理及动态过程。研究根据治理阶段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地表动态变化及未来开采影响的稳定性分区的方法。(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杜祥琬院士:四方面优化东西部新能源发展格局

  

  近日,杜祥琬院士在《人民政协报》发文,针对东西部新能源发展格局提出了四点建议,包括:①将新能源发展重心向中东部倾斜;②多措并举提升中东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③深化、创新中东部电力市场机制建设;④统筹西北部新能源清洁外送与就地消纳。(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30·60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碳中和的28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减排”和“增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的根本路径,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面向国家碳中和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对策”专项项目,拟针对国家碳中和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与对策开展专项资助工作。研究确定了CO2封存的地质体结构透明化表征方法与埋存场地选址、地质碳封存安全与风险、面向碳中和的能源革命路径研究、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研究等28个拟资助研究方向。(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指标体系测算云南配额最高 山西倒数第二

随着减排工作重要性的不断凸现,关于中国碳排放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一是虽然也有学者探讨过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问题,但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却更倾向于各类社会经济指标,而忽视了以林业、农业等为代表的生态功能指标。二是在完成碳排放权省域分配之后,对表现出欠缺特征的地区缺少深度分析。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田云副教授团队重新构建了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碳排放权的省域分配;然后从中识别出碳排放权初始空间余额欠缺地区并对各自碳减排潜力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我国30 个省(市、自治区) 碳排放权分配数额差异较大,其中云南、四川、黑龙江依次占据前3 位,宁夏配额最少,山西、新疆依次排在倒数二、三位。

  

  碳中和成“言必提及” 中国企业存在五大误区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后不到半年,“碳中和”已成为中国企业言必提及的关键词。反应最快的当属央企,金融企业紧随其后,与此同时,互联网大厂也加入了碳中和竞赛。除了点赞企业的快速响应,我们也看到目前企业普遍缺乏对碳中和的科学认知,以及“公关稿先行”的投机心态。通过分析目前各家企业在公开场合对于“碳中和”的讨论,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五大误区,需要审慎对待。

  

  误区一:空谈理念,没有具体目标与时间线;

  

  误区二:只有总目标,没有明确的碳排放范畴;

  

  误区三: 过度依赖植树造林等碳抵消方式;

  

  误区四:避重就轻,不谈“核心减排”;

  

  误区五:碳中和是终点。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数据荟萃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0)》:煤炭市场供给分析。全球煤炭储采比小幅降低:截至2018年底,全球煤炭探明储量为10547.82亿吨,较2017年增长1.91%。由于2018年煤炭产量提升,世界总计储采比下降至132年,较上年减少2年。分地区来看,世界已探明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北美洲、独联体国家及欧洲,其中亚太地区储量最多,为4448.88亿吨,占全球的42.2%,北美洲的储采比最高,为342年。煤炭产量增加:2018年,世界煤炭产量达39.168亿吨油当量,较2017年增长4.31%。除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德国等部分欧美国家以外,世界上其余主要产煤国的煤炭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蒙古国等国的煤炭产量都创历史新高。俄罗斯煤炭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煤炭产量全面超越了苏联时期全俄联邦的最高水平。世界煤炭产量经历了2017~2018年的恢复性增长后,在2019年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有所下降。2019年,欧洲和北美洲煤炭产量延续下降趋势,中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蒙古国和越南5国煤炭产量保持增长。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