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CCAJ煤炭周报(20210529-20210604).pdf
热点聚焦
5月2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印发《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意见》确定的奋斗目标包括: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长1%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以内,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等。《意见》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分别为: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着力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推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煤炭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煤矿安全与职业健康、促进煤炭文化繁荣发展、建设十大示范工程。(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4日上午,第九次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梁嘉琨主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周德昶,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祥喜先后致辞。本次会议以“创新引领、智能升级、绿色低碳、融通循环”为主题。期间还将举办煤炭科技创新礼赞、煤炭科技前沿领域系列论坛等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活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负责此次活动相关视频的策划制作。
煤炭行业5人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6月2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235位。煤炭行业5人入选,分别为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董书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葛世荣,重庆大学胡千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王佟,宁夏宝丰能源姚敏。
近日,据爱思唯尔旗下 Scopus 数据库发布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数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IJCST) 2020年的CiteScore为4.6,在Energy Engineering and Power Technology学科和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Geology学科均处于Q1区。
6月4日,《煤炭科学技术》策划组织的“深部煤层瓦斯精准抽采” 专题(2021年第5期)在平台上线。专题邀请李树刚教授担任客座主编,共收到近20个单位的60余篇稿件,本期优选刊登16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集中报道了我国在深部煤层瓦斯含量精准预测、瓦斯涌出精准测定、瓦斯储运区精准辨识、低渗煤层精准增透、瓦斯精准抽采防治及智能调控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点击标题查看专题全部论文)
基础探索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张亚婷教授团队以宁夏太西无烟煤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煤基氧化石墨烯(CGO),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煤基石墨烯/三氧化二铁(CG/Fe2O3)自支撑复合材料,将该材料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展现出了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石墨烯材料独特的二维片层结构、高的理论比表面积以及快速的电子传输特性,使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被广泛应用。煤炭碳质量分数高达50%~98%,且随着变质程度加深,其排列结构趋于有序,这种独特的结构特征使煤炭在开发石墨烯基功能材料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在优势。(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为了提高煤粉利用效率,同时解决井下开采的污染及安全问题,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聂百胜教授团队提出了流态化开采过程中原位煤粉爆轰发电的技术构想,即直接利用煤粉爆轰产生的能量驱动发电机高速运转,该技术构想突破了煤炭资源传统的燃烧热利用方式,推动“边开采、边利用”的安全、高效、清洁化的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的发展。该技术构想的关键是煤矿井下流态化智能开采技术的突破、煤粉爆轰发电系统的开发、爆轰产物净化与处理系统的研发及余热余能多级利用系统的研制。(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近日一个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上海交通大学等10个科研单位的14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从地学知识表达的图模型、地学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地学知识图谱应用等方面, 阐述和讨论了面向地学大数据分析的地学知识图谱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前沿方向,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学知识图谱以地球科学共同认可的知识体系为基础, 是对地球科学领域内的所有知识节点(包括已知的各种现象与事实、基本的概念与定义、自然原理与规律、观测与分析技术方法等)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清晰、明确的阐释, 是一种可以为机器所理解的地球科学知识库和“推理机”。(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近日,一个由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大、中英CCUS中心等科研单位组成的团队通过过总结国际CCUS 项目与碳交易体系衔接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CCUS 项目和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CCUS 项目与碳市场进行衔接:通过确立证书制度以明确CCUS 项目实际减排量的方法学;利用成本补贴机制和配额拍卖补贴机制激励CCUS 项目发展;探索CCUS项目监管政策与现有法律框架进行纳入或衔接的可能等。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基于大量岩土工程微地震/声发射监测震源定位案例与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微地震/声发射监测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现状,研究指出震源定位问题属于受多因素干扰的复杂非线性反演过程,其定位精度受以下因素影响:(1)应力波噪声去除与到时拾取效果;(2) 速度模型的准确性;(3) 基于速度模型的走时算法精度;(4) 震源定位方法反演性能;(5) 监测设备性能与布设方案设计。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目前的震源定位效果仍不能满足微地震/声发射信息定量分析的要求,研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5大方向。(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技术刷新
中国煤科5项技术产品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
5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向全社会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包括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分析测试仪器、基础软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高端装备以及其他等8个领域共178项技术产品。中国煤科5项技术产品入选,分别为西安研究院“面向智能开采的‘透明矿井’构建技术”,太原研究院“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上海煤科“9m级特厚煤层系列采煤机”,西安研究院“煤矿井下近水平超长孔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北京中煤、天地奔牛“导井式竖井掘进机”。
近日,神东煤炭集团柳塔煤矿主斜井延伸工程,也是神东首个15度大坡度掘进工程施工,预计七月初完工。巷道开口位于柳塔煤矿31煤主运巷,掘进前方及两侧为实体煤柱,掘进方向右侧上方为12煤房采采空区。巷道总工程量314米,其中新掘15度斜巷长度216米,7.5度斜巷47米,15度斜巷拉底51米。拱形巷道,目前已完成7.5度斜巷47米,15度上坡斜巷施工127米。
5月31日,杭州云深处科技公开发布防护版“绝影”机器狗,能在雨水、泥泞环境中展现卓越防护性能。防护版“绝影”也是国内首个具备工业级防水的智能四足机器人,这将为地处气候多变区域的工业巡检场景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据悉,云深处科技已同国家电网、华为等企业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已在电力巡检等场景沉淀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6月3日,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双创中心建设的石墨烯连续制备实验平台圆满完成全套设备调试投产,成功制备出首批高品质石墨烯粉体材料,达到年产吨级制备能力。据介绍,该平台采用了现阶段国内先进的工艺装置,整体技术工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首创了三釜联用法、负压连续转料、以及膜过滤连续洗涤工艺技术。
企业巡礼
5月28日,上海煤科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上海煤科顺利完成陕西彬煤公司蒋家河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后在智能矿山建设领域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上海煤科将在兵团煤监局的大力支持下,与兵团所属30家煤矿开展全面合作,推行智能化矿山的建设和改造。
6月1日,国家能源集团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兰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电力外送通道与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5月28日,中煤天津智能研究院与大屯煤电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签署“地下空间创新研究中心”共建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将充分发挥三方的各自优势,共建“地下空间创新研究中心”,特别是在综合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废弃矿井储能技术和空间综合利用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大屯公司加快产业调整和转型发展。
政策管理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将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新改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要求,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对钢铁、焦化、煤化工、燃煤发电等环境影响大或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类别,不得以改革试点名义随意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或降低审批要求。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对区域降碳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培育50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
5月19日至21日,国务院安委办暗查暗访组对山西省阳泉市开展了煤矿安全暗查暗访工作。期间,暗查暗访组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了3处正常生产煤矿和1处建设煤矿,共发现问题隐患22条,其中重大事故隐患3条。针对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暗查暗访组指出,煤矿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不能把别人的事故当电影看,要举一反三,主动补齐安全管理漏洞和短板,决不能在同类问题上重蹈覆辙。
近日,山东省能源局组织召开“2021年山东省发电调度暨电力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指出,“十四五”期间,电力供给侧向清洁型转变的方向已成定局,增量用电将主要依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电机组将逐步由电量型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会议认为,要积极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形势,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同时切实提升电力运行管理水平。
观点智库
贺克斌院士:2060年可再生能源从29.5%增至70%? 低碳技术不能“掉链子”
“206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70%以上,工业部门终端煤炭消费比例低于15%,新能源车占比达到60%以上,民用部门能源全面清洁化。全国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达到每立方米8微克左右……” 在近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SR)的研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与该校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等勾勒了这样一幅未来的能源结构与蓝天图景。“实现这些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贺克斌表示,挑战很严峻,但机遇绝不可放过。“这其中具有很强的产业竞争意味,必须要靠技术、科技创新来拉动,绝不能掉链子。”(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彭胜玉:双碳行动若出问题,可能比美国打压都更影响中国发展稳定
彭胜玉表示,国家如不注意双碳行动在全国执行过程中的诸如一刀切,执行过度,执行偏差等情况,中国的双碳行动将成为影响中国发展和安定的最突出原因,甚至可能高过美国遏制打压中国带来的对中国发展和安定的影响。推双碳不能硬推,猛推,盲推,全推,胡推,急推,要高度注意各层级执行过程中的大问题。我们要深刻清楚国家意志并不等于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如果不防范可能的重大问题及对发展和稳定带来的风险,我们到最后收获的失去可能将远超我们推双碳带来的收获。双碳行动应循序渐进,要按步骤一步一步走,可以先去石油后去煤,同时大力去油又去煤国家难以承受。
“30·60目标”
全球拟建煤矿432个 或因气候行动导致约910亿美元资产搁浅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EM于6月3日发布报告称,全球仍有432个煤矿项目处于在建或规划待建状态,年度产能为22.77亿吨,约为全球2019年煤矿总产能的30%。该报告首次提供了全球拟建和在建煤矿的全面调查结果。数据显示,约四分之一的项目已开工建设,而另外四分之三仍处于规划阶段也因此更可能被取消。在建项目中有超过70%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则有较多的规划拟建项目。具体来说,中国还有年度产能4.52亿吨的煤矿在建,另外年度产能1.57亿吨的煤矿正规划建设;有约90%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煤矿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其中内蒙古最高,约有2.34亿吨的年度产能。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召开部党组会议中强调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在“双碳”目标下,各个省份也十分重视并积极制定行动方案。随着各地 “十四五”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或者征求意见稿相继公布,多地明确表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知识服务平台汇总了部分省市文件中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部分内容。
数据荟萃
(来源:张超林,王恩元,王奕博,周西方.近20年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空分布及防控建议[J/OL].煤田地质与勘探:1-11[2021-06-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55.P.20210512.172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