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不仅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而且将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桥梁,在向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历任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注煤炭工业发展、关心煤矿工人生活。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深入矿区,考察矿工生活、煤矿生产、煤机制造和煤化工等。习近平主席在考察宁东煤化工基地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煤炭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超额完成国发〔2016〕7号文的化解过剩产能目标;煤炭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清洁低碳利用步伐不断加快,初步探索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国在煤炭开采、利用和转化方面形成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一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整体水平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
(1) 煤矿智能化
构建了“有人巡视、无人操作”智能开采工作新模式,验证了全断面岩巷掘进、掘锚一体等智能掘进新模式,研发并应用多种煤矿机器人,探索了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目前,全国已建成五百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引领了国际煤炭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
(2)煤矿灾害防治
创建了“煤层瓦斯流动理论”、“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形成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建立了矿井复杂地质构造与灾害源探测技术体系、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防治技术体系、大空间采空区防灭火技术体系,研制出井下物探仪器系列装备,开发了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装备,最大成孔深度达到3353m。
(3)煤炭清洁利用
形成了包含煤炭加工、利用、转化与污染物控制的洁净煤技术体系。研发成功干法选煤技术、大容量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水煤浆气化和干煤粉 气流床高压气化技术,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生产工艺、关键大型装备和特殊催化剂等领域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传统煤化工大型合成氨全面升级为煤炭高温气化技术,建成100万吨煤直接液化、100万吨和4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工程。
(4)绿色生态发展
建立了煤矿区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东部徐州采煤塌陷区蝶变成美丽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矿区生态治理的样板。西部煤矿区实现了采煤塌陷地和矸石山微生物修复,建成了以“导储用”为特征的地下水库。
(5)“一带一路”建设
徐矿集团积极响应,构建了特厚煤层多灾源安全开采模式,形成了中国-孟加拉国煤电联营模式,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6)科技示范
为了全面促进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十三五”期间行业多次召开现场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
(7)平台建设
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省部和行业级研发机构达170余家。
(8)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创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9)重大专项
“十三五”期间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重点研发项目,经过技术攻关,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获国家科技奖22项;中国专利奖51项,其中金奖3项;“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3家、获奖项目4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授奖1491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6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