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23期(20210807—20210813)

附件:CCAJ煤炭周报(20210807-20210813).pdf

热点聚焦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22年校园招聘启动 66个岗位虚位以待

  近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发布2022年校园招聘公告,本次招聘的单位有煤科总院下属应急科学研究院、深部开采与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智能矿山研究院、矿山大数据研究院、土地生态研究院。涉及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三维图形开发工程师、空间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66个岗位。

  学历要求为硕士毕业生及以上;博士毕业生(优先考虑);均要求本科毕业院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建设高校。薪酬待遇为应届毕业生年薪20万元起,特别优秀院校及学科专业人才还可实行一人一策待遇,最高可达年薪50万元。(点击标题查看详情)

【特约综述】郑煤机高有进教授: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关键技术现状与展望

  

  

  近日,郑煤机高有进教授受邀在《煤炭科学技术》2021年第8期撰写特约综述,研究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围绕采煤机、液压支架群、供液系统、运输系统等核心设备,综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现状,介绍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现有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梳理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其次从控制理论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采煤机滚筒自适应调高、支架姿态控制、支架自动跟机、工作面直线度调整、设备协调控制等技术难点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从系统建模、控制算法及优化决策等方面,介绍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路径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最后,根据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展望了采煤机、液压支架、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方向;结合计算机视觉、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大数据分析、多智能体控制与决策等方向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综采工作面在视频目标识别与跟踪、关键设备三维姿态感知、透明工作面地质信息获取与建模、设备故障综合诊断、工作面信息挖掘与智能分析、设备集群智能最优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技术。(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基础探索 

  

“首次穿越模型”预测粉煤气化输送管道剩余寿命

  

  

煤气化管道输送过程中,管道受颗粒冲击导致的失效严重影响输送过程安全运行。预测管道剩余使用寿命,合理开展对粉煤输送管路系统的维修维护,可有效减缓管道因冲蚀磨损而导致的失效。近日,河南理工大学张进春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科研人员在综合考虑了管径、壁厚、屈服强度等煤粉输送管道的结构参数,和管道内压、冲蚀磨损深度、长度及其速率等冲蚀随机“激励”因素的前提下,运用面向随机动力系统的“首次穿越模型”构建了粉煤气化输送管道的失效概率模型和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成果于8月10日在《煤炭学报》进行了网络首发。

  

太原理工大学梁卫国团队提出两项提高煤层渗透率增产技术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梁卫国受《能源和燃料》邀请,成为该期刊Virtual Special Issue of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China: Unconventional Gas专刊客座主编之一,并撰写论文,系统阐述了利用注入能量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理论,从能耗的角度分析了煤层中甲烷的解吸和运移,提出了两种新型增产技术,即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和注蒸汽热压裂。该研究团队赵建忠副教授应邀为该专刊撰写论文,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产气和产水剖面以及三轴压力的演变特征,发现井底压力呈现出明显的四阶段现场降压模式,包括急剧下降阶段、波动阶段、逐步阶段和最终稳定阶段,大部分产气量在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波动阶段和分步阶段得到恢复。

  

一种基于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制备方法

  

  由于岩体结构的复杂性,如何重构含裂隙网络的物理模型试件是岩石力学试验研究面临的难题之一。8月11日,昆明理工大学张科副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固化3D 打印技术的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制备方法。该方法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裂隙网络类岩石试件加载过程进行非接触式全场变形测量;并引入应变场方差这一指标,定量研究了裂隙岩体变形破坏演化规律及前兆异常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裂隙岩体物理重构以及失稳预警提供新的思路。

  

上海煤科提出一套较为完善可行的采煤机械标准体系改进建设方案

  

  

  贯彻采煤机械标准化管理,是提高采煤机械系统质量的重要保证。近日,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于颖在分析采煤机械标准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可行的采煤机械标准体系的改进建设方案。研究提出的采煤机械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安全标准、控制系统标准、电气系统标准、机械结构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7部分。作者同时指出,研究提出的采煤机械标准体系架构,作为一个开放性标准体系,应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及使用过程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迭代更新调整。相关成果于8月11日在《煤炭科学技术》进行了网络首发。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ZF11000-20.5-38D重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研制

  

  针对长平矿5302智能化工作面实际生产需求,晋能控股装备制造公司研制了一种与之配套的重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型号:ZF11000-20.5-38D),该支架具备结构型式先进、智能化程度高、支护效果好的特点。近日,该液压支架设计师崔贝贝撰文,详细介绍了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计算与选型、支架优化设计与受力分析、液压支架强度校核与三维模型以及液压支架智能化设计等。

  

技术刷新 

  

我国首台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顺利通过验收

  

  8月4日,由中国煤科上海煤科和神东煤炭集团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在神东哈拉沟煤矿22524运顺进行工业性试验,于2021年6月14日累计掘进巷道3409米,掘进速度最高达到8m/h,具备月掘进3000m的能力。特别是经历了过2.3米、5.1米两个断层的考验,展示出该装备对复杂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该设备可实现5.8米×3.8米矩形巷道断面一次掘进成型,具有高效装载、推进、自动导航定位、掘支一体化和掘支同步作业、远程智能控制等功能。展现出断面成型质量高、工作环境粉尘小及掘进作业安全可靠等特点。

  

“煤矿采空区原矸流态化泵送充填技术”在陕煤集团试验成功

  

  “煤矿采空区原矸流态化泵送充填技术”是充填开采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由陕煤技术研究院现代煤炭开采技术研究所和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共同主导,于近期在桑树坪二号井试验成功,试验从7月19日至8月2日分四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充填一组钻孔,共计充填11个钻孔,累计充填矸石6800吨,单孔最大充填矸石浆量达2200m³,平均输送流量达130 m³/h,群孔平均充填量达550 m³。

  

神东大柳塔煤矿辅助区队地面集控中心正式投运

  

  近日,神东大柳塔煤矿辅助区队地面集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除区域调度指挥中心集控以外,地面辅助区队集中控制的功能。该集控中心设置在该矿辅助区队值班室,布置了监控大屏、工控主机、显示器与值班工位,并接入矿井生产网、办公网,以及公司各个生产控制平台软件,使区队值班人员可以实时监控井下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获取报警信息,快速协调井下检修人员处理故障。

  

湖北最大的现代化煤炭集散-鄂西煤炭储运基地全封闭运行

  

  据三峡日报报道,8月5日,湖北省最大的现代化煤炭集散“内陆港”之一——鄂西煤炭储运基地全封闭运行。该基地位于宜昌枝江姚家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装有防风抑尘网,通过管带机廊道将煤炭输送至园区,实现了“用煤不见煤、煤块归入仓”。

  

甘肃张掖盆地地热勘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由甘肃省地矿局水勘院承担的甘肃省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地热资源普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地热勘探井自流量突破6000立方米/天,自流温度达78摄氏度,承压水水头压力达1.5兆帕,这是迄今为止甘肃省境内钻孔深度最大、水温最高、水量最大的地热勘探孔,也是西北地区地热勘探活动中效果最好的项目。

  

企业巡礼 

  

中国煤科与华电煤业集团举行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

  

  8月6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华电煤业集团联合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通过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互补优势,实现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必将提升双方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华电煤业所属煤矿智能化建设步伐,为全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提供科技引领和管理示范。

  

山西焦煤拟收购华晋焦煤51%股权:焦煤集团整体上市或现曙光

  

  8月8日晚间,山西焦煤披露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该上市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焦煤集团持有的华晋焦煤51%的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山西焦煤还将视情况购买其他主体持有的相关资产。资料显示,作为山西焦煤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华晋焦煤成立于1992年,由原国家计委、能源部和山西省政府联合组建,2001年改组为国有股份制企业,2011年4月分立为华晋焦煤和山西中煤华晋,现由山西焦煤集团控股51%,央企中煤能源持股49%,主要开发建设山西河东煤田的离柳矿区和乡宁矿区。

  

潞安环能140万吨新建焦化项目计划于8月开始联合试运转

  

  8月11日,有投资者向潞安环能提问, 公司140万吨/年6.25米新建焦化项目计划于8月投产,请问现在情况如何?本月能投产吧? 谢谢。公司回答表示,你好,目前,该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中,预计在本月开始联合试运转,谢谢关注!

  

政策管理 

  

小保当等榆林七处煤矿安全生产证被扣 产能合计超4000万吨

  

  8月10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关于暂扣榆林市府谷县兴胜民煤矿有限公司、府谷县华秦煤矿有限公司、府谷县三道沟乡下韩梁煤矿、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二号煤矿、国家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煤矿分公司、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处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据统计,7处煤矿产能合计超4000万吨。

  

政策利好纷至 5G规模化应用加力提速

  

  5G规模应用将进一步扩容提速。《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数量和创新性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下一步更多政策利好将持续加码,包括增强关键产业环节的供给能力,发挥工业、交通、能源等各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树立一批高水平应用标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建设一批行业特色应用集群等。与此同时,基础电信企业也进一步敲定施工图,明确5G网络规模部署时间表,加快5G在工业互联网、智能采矿、智慧港口等重点领域的应用落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试行)》等标准发布

  

  8月9日,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试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标志检验方案(试行)》3项标准。(点击标题下载标准全文)

  

工信部:推进矿山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攻关验证与应用推广

  

  8月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会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推进矿山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攻关验证与应用推广会议。会议介绍了煤矿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及有关需求,煤矿井下机器人基本安全要求等有关情况。各方就推动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能源集团、中信重工、煤科天玛等出席了会议。

  

观点智库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面对质疑,中国坚持自身碳排放目标

  

  近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在一场关于气候问题的线上专题研讨会中表示,尽管美国和英国的官员要求中国采取更多措施限制气候变暖,中国仍然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将迅速发布更完整的减排计划。谢振华发言称,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比如,中国国土的自然资源中煤炭的比例高,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少。相比于中国,发达国家由于历经工业革命已经二百余年,所以拥有更长的时间规划从碳达峰过渡到碳中和。

  

  谢特使补充道,“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欧盟大约需要60年左右时间,美国要45年,而中国要力争30年左右实现从达峰到中和。中国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要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谢特使敦促各国共同合作、履行承诺,而不是一味争论气候变暖控温目标应该定在1.5摄氏度还是2摄氏度。

  

《人民日报》:刘中民院士:“碳达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8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文章,文章指出,全球范围内能源及产业发展低碳化趋势已经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是我国现阶段使用最多的五大能源。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的能源革命,意味着要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进而促进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升级。应该以技术创新引领低碳发展新格局,我国已积极进行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攻关部署。

  

  文章最后指出,我国能源应用场景复杂,可选取典型区域,根据地域特征,针对性地推进跨领域集成示范,探索以技术创新引领能源革命的路径与模式,以点带面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

  

综合能源概念“大热”背后乱象多

  

  “综合能源的发展任重道远,运维与设计脱节、智能而不智慧、信息碎片化严重等现象非常普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洁近日在“2021综合智慧能源大会暨优秀示范项目案例发布会”上表示。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指出,综合智慧能源产业是支撑我国能源绿色低碳的重要手段。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公开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2030年前我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将处于快速增长培育期。从综合能源服务的基础业务和能源需求两方面进行测算,2030年前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将达千亿至万亿元级别。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热”的综合能源需要“冷思考”,“跑偏”现象频出亟需回到正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项目鱼龙混杂大多在炒作概念;(2)顾头不顾尾能耗常常超标;(3)智能化程度低潜在价值待挖掘。

  

“30·60目标”

  

韩国碳中和方案草案引起争议

  

  8月5日,直接对韩国总统负责的“2050碳中和委员会”发布了《韩国2050年碳中和实施方案(草案)》,并将在征求韩国各界意见后,拟于今年10月出台最终的实施方案。该草案由三个不同方案组成,分别设定了三个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值,实施路径也不尽相同。草案公布后,在韩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等企业界、学界专家对目标设定提出批评,认为难以实现。同时,对方案将增加巨额费用负担表示担忧。

  

连烧4天!特斯拉大型储能电站发生火灾引发公众对风险的关注

  

  近日,法国可再生能源巨头Neoen和特斯拉一起,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建了一个大型电池储能设施,准备在夏季高峰来临之前开始提供电能,正在进行测试的时候,一个13吨的超大电池突然起火燃烧,有毒气体不断扩散,而周围还分布着210个同样的电池。这种电池是模块化的,每个都和集装箱一样大,最大可存储3兆瓦时 (MWh) 的电力。维多利亚州出动了三十多台消防车和150名消防人员,由于不敢用水或其它常规方式灭火,只能无奈地守着,目送它烧完。这场大火持续燃烧了三天,才最终得到控制。这场火灾给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启动的多个大型电池项目蒙上了阴影。

  

数据荟萃 

  

2008—2019年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统计

  

  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矿安全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监局等网站公布的关于2008—2019年间我国发生的煤矿水害事故信息进行汇总,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空间、时间、突水水源、矿井类型4个维度进行研究。经分析可知:山西、贵州、黑龙江3省份为水害事故集群性发生区域;每年3—8月为水害事故多发时段,每日3:00-5:00、9:00-11:00、16:00-18:00、22:00-24:00等时段发生事故比较集中;老空(窑)水为水害事故的主要突水水源;将统计年限内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变化趋势划分为峰前递增阶段、峰后前期递减阶段和峰后后期平缓下降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9年全国(限我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 共发生煤矿水害事故133起,死亡644人,分别占统计年度区间内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13.5%、14.8%。在统计到的煤矿水害事故中具备事故类型划分依据且事故等级为较大事故及以上的有68起,死亡611人,分别占统计到事故类型的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76.4%、94.8%;一般事故21起,死亡33人,分别占统计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的23.5%、5.1%。对较大及以上事故、一般事故2组数据进行比较可知,煤矿水害事故大多为伤亡严重、损失巨大、性质恶劣的安全事故,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治理。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