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破产保护一年后,倒下的页岩巨头切萨皮克重新“站起来”了。近日,切萨皮克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页岩气公司,成为了其东山再起后的首个大动作。
事实上,以切萨皮克的动向为代表,美国的页岩油气行业正在历经一场整合浪潮。
在此之下,曾经依靠数千家小公司撑起来的页岩行业,将会变成“寡头格局”。
强者恒强,依旧是油气行业不变的真理。
页岩行业是时候洗牌了
回望切萨皮克的企业沉浮,实际上也是美国页岩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球油气规则的改变者,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给行业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繁荣。
这场繁荣背后,有两个必要的推动因素,其一,彼时油价稳定在90美元/桶以上。其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企业可以获得巨额的低息贷款。
红利之下,企业蜂拥而上。但这也导致了北美页岩油气企业数量繁多、规模零散且债务庞大,综合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低。
尤其是在2020年,国际油价暴跌之后,美国页岩油气产业“一夜入冬”。初期借助高价格、高负债发展的企业难以抵挡冲击,纷纷陷入破产或困境。
大批企业的黯然退场,给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冷静期,也催生了行业发生新的变化。
在花旗集团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过去的第二季度中,美国页岩油气收并购交易的规模超过了330亿美元,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值。
火热的收并购背后,是行业正在加速整合的信号。
在切萨皮克收购Vine之前,先锋自然资源也斥资64亿美元收购了DoublePoint。
此外,包括雪佛龙、康菲石油在内的顶级石油公司也对页岩油气资产予以极大关注,“大鱼吃小鱼”的故事,正在行业内频繁上演。
事实上,在经历了上一轮行业动荡之后,中小型的页岩企业已经伤痕累累。
石油市场能否重回繁荣尚未可知,加之碳中和浪潮的来临,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渐加大,这对于大部分页岩油气企业而言都将是一次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页岩油气的开采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大型石油公司逐渐占据开发的主场。
加之在波动市场下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使得大型石油公司在页岩油气开发中取代中小公司成为了必然。
花旗分析师对此表示,“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正在做两件事,要么彼此合并,变得更大后卖给大型公司。要么直接卖给大型公司,如果他们的质量和规模能保证的话。”
此外,分析师指出,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那些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大型企业的入场,也将给页岩油气行业带来更好地回报。
无疑,在新一轮的整合浪潮下,原本占据主体地位的中小页岩企业将逐渐淘汰出局。
而以此为拐点,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将转化成寡头格局,跨入“百亿美元俱乐部”的新时代。
对我国油气产业有何借鉴?
设立重大专项,加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加强战略谋划,继续设立油气重大专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公司协同攻关。大力发展以“大幅度发现经济可采储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大幅度降本增效”等为成果的系列核心技术,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老区、低渗、稠油、深层、深水油气,以及页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的高效开发。加快发展以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大型催化裂化重整装置、大型炼厂综合一体化及智能化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炼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的综合一体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勘探开发对象的多元化、劣质化和复杂化,给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带来严峻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一方面,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开展高端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器件研发,大力提升原创能力和高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要打破体制藩篱,全国一盘棋,加大专业化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走市场化道路,培育一两个能与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比肩的融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形成先进制造新产业和石油工业的新盈利极。
推动更高水平上的市场开放与对外合作
围绕年产2亿吨原油“压舱石”目标,中国油气产业要勇于创新,充分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对外合作,提升资源接续保障能力。一是加大上游领域开放力度。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及民营资本进入油气风险勘探与开发领域;严格执行勘查、开采许可证时限管理和退出制度,促进勘探开发投入;建立储量交易市场,盘活存量,促进储量及时有效动用;进一步推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面向全球引入先进的服务队伍与技术装备,助力增储上产与降本增效。二是加大国内外合作力度。加强国内石油公司间合作,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勘探、信息共享,推动勘探大发现、开发高效益;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及民营资本的合作,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探开发新格局。
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油气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一是打造创新文化与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构建开放创新格局,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项目长负责制、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双序列”等改革配套措施;优化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二是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限制制度。完善科研绩效评价,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使真正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加强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一条龙”机制的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推动奖励、股权和分红等创效激励措施的落地实施;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育技术交易市场与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与交易。
文章来源: 石油Link,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