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十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装备所张金虎荣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张金虎,中共党员,副研究员,2012年山东科技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装备所,现任开采研究院团委副书记,装备所党支部委员、科技创新室主任。入选第三批国家“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20年获得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作为一名煤炭青年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致力于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与科普,助力煤矿践行“双碳”目标。
潜心钻研 甘坐“冷板凳”
工作之初,张金虎在技改煤矿干了两年,这份经历在很多人看来非常辛苦,他却把这当成了技术实践的练兵场。每天凌晨5点与煤矿工人一起下井、共同工作、一起生活的经历,让他了解到了科技创新的本源需求,更让他坚信唯有坚持不断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才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开采效率和品质。“立一个精品课题、做一个精品项目、发一篇精品论文”也成了他当时立下的年度目标。
他紧紧围绕“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这个决定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牛鼻子”,展开了扎实的研究。研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创新的道路是艰难的,通过扎扎实实的现场磨练、业务钻研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换来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收获,经过近5年的积累与沉淀,张金虎没有辜负“冷板凳”的潜心钻研,以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关系的研究为基础,在6~8超大采高综采、7m综放开采和450m超长综采工作面等方面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成果广泛应用于全国30多个大中型矿区,为煤炭绿色、科学开采做出了贡献,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期间,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和集团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部,授权受理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6项。成果的积累和学术水平的提升也得到了同行业专家的认可,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探索求真 乐于“钻”一线
张金虎深知,跟班现场实测及工业性试验是获取一手资料的最可靠手段。为确保实测数据的真实性与连续性,他最长时间连续3个班跟班不升井,利用井下交接班的时间临时休息1个小时,就又投入观测研究,获取的研究数据及相关成果,在EI检索期刊得到了发表,也获得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图景已经徐徐展开。新格局下,煤炭应该有怎样的战略使命?张金虎作为王国法院士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团队的学术骨干,参与起草了《智能化煤矿(井工)分类、分级技术条件与评价》、《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分类、分级技术条件与评价指标体系》等两项行业标准,针对国内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开展了分类、分级的煤矿智能化研究与建设,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凌晨到凌晨的通宵达旦,从煤矿到煤矿的星夜兼程,张金虎在一分一秒、一步一步中诠释着专注开采的初心和追求卓越的使命。求实、创新、奋斗、超越,他以这样的企业精神鞭策自己,投身科研、奉献青春,履行科技创新的使命。女儿不到一岁就送往了幼儿园,见了爸爸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爸爸,你又要出差了吗?公司体检拖了一次又一次临到最终截止才赶上时间……
汇聚力量 投身团青工作
张金虎是集团公司的文化工作骨干,积极投身团青工作。作为开采研究院团委副书记,他立足本职工作,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协同组织策划了以科研创新为主线,凝聚青年力量特色的团青活动,成为青年展现青春活力和潜力的良好平台;策划并主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获得集团公司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征集一等奖。为提高煤矿现场一线创新成果的认识,他始终义务对煤炭开发先进技术进行科普与推广。
几年来,他的足迹从东海之滨的龙口矿井到西部新疆的伊犁、哈密,从北方的扎煤集团到南方的六盘水矿区,祖国的高原矿上、千米井下都留下了他身体力行的足迹,为煤炭技术的创新发展插上了“科普之翼”,身体力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面向市场需求,解决了客户发展难题,为推动行业进步和企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张金虎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召唤中,一定能够继续植根于科研一线这片沃土,不断超越自我,为集团公司和开采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