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将内部市场化进行到底,内部市场化考核率达到95%,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激发了内生动力。
全要素考核
打通“堵点”补上“断点”
建立内部市场化激励机制,必须厘清单位责任界面,打破单位、岗位的分工限制,建立息息相关的共同体。为此,该矿构建了以三级考核指标、二十二项考核内容、两种考核形式和效用为主要内容的“3222”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将工资分配细化为内部市场结算工资、内部市场考核工资、效益工资、安全工资、其他工资五部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过去,内部市场考核存在无工程计划、无兑现途径、无激励措施的“三无”现象,部分考核凭印象、凭感觉进行,导致有些单位和人员多干了活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钱营孜矿进一步完善内部市场化服务价格体系,实行一工程一标价,一工程一结算,对生产一线单位实行全要素考核,细化了采、掘、修、工作面安拆、机电安装、修旧利废等单位计件考核单价,对井下及地面辅助单位实行工作量权重制,根据提供服务的“质”和“量”进行考核结算,打通“堵点”,补上“断点”,逐步实现了内部市场工资结算的全覆盖。
“以往一线单位生产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对二线单位工资没有多大影响。实施全要素考核后,一线单位任务完不成,二线单位工资也要受影响,有效激发了二线单位为一线单位搞好生产服务的意识。”该矿经管科副科长夏军说。
激活内部市场
让能者多劳多得
今年以来,钱营孜矿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市场主体,细化矿、区队、班组、个人四级市场体系,按照分线管理、分块核算的原则,建立了四级市场运作机制。该矿坚持按劳动强度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树立起“干得多、干得好、拿得多”的分配导向,杜绝“大锅饭”式分配。
“以前,我们每班只抽出一架支架,自从实施四级市场运作机制后,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现在我们每班能抽出两架支架,不仅工分翻番,还能额外得到内部市场激励工分,多劳多得。”该矿安装区党支部副书记潘小兵说。
以往,该矿内部市场化激励要素偏向一线单位。自细化四级市场体系后,该矿将考核范围向全矿覆盖。该矿通风区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积极承担封闭墙、风墙、风门、风筒、隔爆水袋的安拆工作。今年一季度,通风区通过市场化结算比以往多收益1万余元。
截至4月底,该矿累计结算市场化单项工程23项,涵盖二线单位4家,三线单位2家,支付市场化工资37.1万元,受益员工超过300人。
人人创效
岗位就是利润源
该矿把材料管理作为内部市场化的重要部分,制定了降本增效激励方案,增强了全员节约意识。
该矿将市场化触角延伸到科区、班组、岗位和个人,实行材料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全程可追溯管理,对超标投入和浪费材料的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坚决把成本控制到位。该矿定期对各单位的用料情况进行检查,对用料混乱、超出预算的单位进行问责和考核,对精打细算、不超预算的单位给予奖励,从而调动了各单位控制材料的积极性。
“通过严格执行内部市场化考核机制,今年4月,我队回收旧水槽节约成本6800元。”该矿开拓区一队队长宗瑞利说。
据宗瑞利介绍,以前打锚杆施工时,该队每月浪费锚杆至少100根,仅这一项就浪费5000余元。自执行内部市场化考核后,该队将材料消耗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对个人原因造成锚杆损坏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个人赔偿。通过刚性约束,该队现在锚杆浪费率下降了80%,每月可节约4000余元。
“推行内部市场化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激活了内生动力,增强了全员的成本意识,彻底消除了‘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实现了从‘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该矿副矿长鲁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