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矿业新闻学科的现实逻辑

  ——关于建立矿业新闻传播学科的若干思考与建议(上)

  ◎  赵腊平

  ◆编者按◆ 在我国,新闻学归为哲学社会科学。早在1987年,原国家科委发表的统计年报文件将新闻学正式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5个学科项目之一。1998年,新闻学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一级学科。2004年初,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新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九大学科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矿业新闻传播(Mining News Communication)属于行业新闻传播的范畴,是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思想,对于矿业新闻传播同样适用。矿业新闻作为行业新闻,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矿业新闻宣传,促进矿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无须讳言,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于矿业的需求相比,我国矿业新闻宣传的声音还很微弱,力量还不强,影响也还很有限。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论证理论。那么,如果从加快培养矿业新闻传播人才、加强矿业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在全球矿业领域话语权的角度思考,能不能在遵循新闻传播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矿业新闻传播的特点与个性,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几个方面来考察、权衡,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矿业新闻传播学科呢?

  笔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有关论述,结合在矿业新闻宣传领域多年的实践,拟在这方面坦陈己见,以期引发思考,并就教于有关专家。

  一个新兴学科的诞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顺应现实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换句话说,建立一个新的学科需要客观的理由、依据与条件。

  比如,近年来,战略性关键矿产、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碳等成为人类共同面临与关心的问题,地质勘查、矿产开发、新兴材料、环境保护等以及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围绕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孕育出了绿色矿业这一新兴学科。又如,当网络成为人类重要的生活方式以后,网络新闻成为人类迫切而现实的需求,顺应这一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网络新闻传播学科应时而生。由此有人说,社会需求是点亮新兴学科发展的第一缕曙光。

  新兴学科是围绕社会需求带来的科学问题,形成以新的概念、原理为主干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因此新兴学科一般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始孕育的。在满足新需求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新兴学科也将不断涌现。矿业新闻传播学科也是如此。

  一、矿业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矿业新闻传播成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新闻传播

  矿业新闻传播除了具备一般新闻传播的共性外,由于其报道对象的特殊性,即矿业行业具有诸多的独特性,而使矿业新闻报道呈现出不少自身的特点与不确定性。

  首先,从行业的维度看,我国的矿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既有多种矿产形成的行业,也有由某一种矿产形成的行业。比如,矿业既包括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组成的能源行业,又包括由金属、非金属等矿产组成的原材料行业。换句话说,矿业是由能源行业与原材料行业众多属性相同的企事业单位具体组成的行业。另一方面,单个矿种也能形成行业,比如煤炭行业、油气(石油、天然气)行业、黄金行业、铜业、铝业等等。

  其次,从产业链的维度看,我国的矿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传统意义上或狭义上的“矿业”,是指为矿产品加工或有关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或动力的基础产业,主要指采矿业,即是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矿物的采掘、生产;也包括对采出的矿石进行的简单加工,如碾磨、选矿。而广义上的矿业,则指矿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即包括:地质调查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工作(特别是矿产地质勘查)、矿山采掘及矿产品简单加工(矿业生产,但不包含冶金工业)、矿产品市场与贸易及矿业管理在内的矿业活动全过程。之所以把地质调查、地质勘查也列入矿业产业链中,是因为这两项工作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做矿产地质工作,直接服务于找矿,可以算在产业链的前端或前期工作。

  第三,从技术维度看,矿业行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矿业新闻传播牵强相关领域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术。前面已述,矿业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涵盖地质调查、矿产勘查、采选冶、矿产品加工、矿产贸易等,涉及冶金、黄金、石化、有色、化工、核工业、建材等众多下游行业,同时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干热岩、铀、稀土、钾盐等矿产,涉及到这些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工程技术、装备等,也涉及到矿业政策、矿业管理、矿业市场等知识。这就要求从事矿业新闻或传播,特别是从事深度报道,不仅要掌握新闻传播知识,也要熟悉众多矿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

  第四,从体制的维度看,我国固有的矿业管理体制,要求矿业新闻传播承担更多的责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矿业参考苏联的经验,按上、中、下游分为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矿产采掘或生产部门、矿产加工及冶金部门、矿产品贸易部门等。随后,又按矿产的类别,分为煤炭工业部门、石油工业部门、冶金工业部门、核工业部门,等等。这种体制使我国快速调动起各方面的资源,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地勘队伍和矿业开发体系,满足了经济建设对于矿产资源及矿产品的需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将矿业作为独立产业,而是将矿业与工业混在一起。正是由于对矿业的划分法扭曲了矿业产业的性质,有关资源、生产、加工、市场、贸易等的管理职能分散,被人称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改革开放以后,矿业管理体制逐步由计划管理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管理转变,推动了矿业的转型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规模与实力的矿业企业。但从整体上看,矿业管理机构虽几经调整、改革,分分合合,聚聚散散,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分割,各个职能部门权责不等。

  这种体制使矿业领域权限不明,职责不清,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一直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行政部门很难超脱本部门的职责范围,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通盘考虑、科学谋划我国的矿业发展战略、矿业长远发展规划、矿业产业政策以及矿业开发和生态保护,矿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问题,为矿业与矿山企业代言,维护矿山企业应有的利益与权益,推动矿业行业的改革与转型升级,等等。

  我们知道,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的作用更加彰显,在总体上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且对这三种政治权力起制衡作用的一种社会力量,被称为“第四权力”。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新闻报道的鼓与呼来推进矿业行业的改革转型和科学发展,无疑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且具有很大的空间。

  二、新媒体时代对矿业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客观上倒逼矿业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新兴媒介的不断出现,加速了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使矿业新闻传播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更为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发生深刻调整,全球力量对比正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治理规则正发生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包括互联网、5G移动端在内的现代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信息传播交流突破了时空界限,使舆论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和突发性。从总体上看,矿业新闻传播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条件变化的要求,缺乏话语权、影响力,在报道上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实力有限。因此,如何根据实践需求,在理论建设、实践总结、体制机制、内容建设、方法手段和人才培养上进行探索,创立矿业新闻学科,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受众不满足于碎片化的矿业新闻,而是要求回答受众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关切,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矿业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与寻求矿业深度报道的路径。

  众所周知,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矿业这个行业被切割成很多块。依托不同的部门,产生了很多的机关报。这些报纸大多宣传报道这些部门的新闻。由于在报道、发行和广告上有行政资源的支持,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媒体一般都能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这种局面很难维系。拿新闻来说,如果报道仍然只是各个专业部门矿业信息的简单汇总,或拼盘式的组合,那么就很难赢得读者。因此,必须扬长避短,不与新媒体抢新闻,而以动态矿业新闻为切入点,主打深度报道,挖纵深,挖幕后的背景,挖故事,挖来龙去脉。要注重向读者解答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了会怎么样,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应当将深度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新闻分析、新闻评述、新闻故事、新闻调查以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这样就要求媒体培养一批既懂新闻传播、矿业行业,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高层次的专家型的记者和编辑队伍,同时还要拥有一支善于融媒体运作的经营管理团队。

  三、新的形势下,矿业新闻传播更具敏感性和斗争性,需要更好的学理指导与专业遵循

  (一)社会媒体对于矿业问题越来越关注,如果把握不准,往往会给工作造成极其不利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和矿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社会媒体对矿业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矿业领域的难点、疑点问题很容易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而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矿业问题涉及行业法规和专业知识,很多难点、疑点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不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往往很难真正弄清楚其来龙去脉,加之一些社会媒体的记者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致使各种声音鱼龙混杂,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效应。

  近年来,社会或大众媒体涉足有关矿业的报道越来越多,在扩大矿业影响力的同时,由于不了解情况,加之矿业行业缺乏新闻传播的经验,使一些报道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问题。比如,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国内的有些媒体不惜笔墨“添油加醋”,大肆渲染。如一家媒体曾发表一篇题目极其煽情的文章——《中国全球范围开展抢油大战触角已伸向美国地盘》。另外一家国内的杂志对此的报道也不惜气力,其题目更是“吸引眼球”:《美国人惊呼:哪有石油哪里就冒出中国人》。

  有些媒体正面报道“失力”,舆论监督“失准”,不少报道失实,有些纯属捕风捉影。众所周知,矿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曾经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有了可靠的资源保障,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快速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任务,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强国之梦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当然,为了获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一段时间不得不选择粗放式、压缩式的发展方式,特别是一些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急功近利,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毋庸讳言,其中,也有不少是因为一些不良媒体的恶意炒作造成的。比如,2017年10月,一家媒体刊发的一篇报道称:统计局的数字见证了这个行业在过去一年写下的“神话”。2017年1-6月份,中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435.9亿元,同比增长13.4倍。如果将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2017年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033.1亿元,同比增长则达到了更加惊人的79.4倍。13.4倍的整体利润增长率当中,煤炭和黑色金属成为最耀眼的存在——在此期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7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则实现了96.4%的同比增长……这篇报道迅速被众多网站转发。前些年,某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家里有矿啊?”成为“不差钱”的代名词。大众也普遍认为,矿业开发是暴利行业,有座矿山,就好比有了台印钞机,可以实现一夜暴富的神话。

  而熟悉矿业的人士知道,矿业行业其实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体现在投资周期很长,资金需求度高,融资渠道狭窄,技术需求密集,劳动力密集,价格周期性波动,强监管,高度危险等特征。即便“家里有矿”,但真正赚到钱的屈指可数,大多数矿业企业的业绩并不乐观。

  有行家随意选取了44家已上市的矿业公司三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经营数据,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矿业公司三年来的经营业绩,结果发现:大多数矿山企业的利润率在0.5%-6%之间,有的企业利润率为-34%,严重亏损。就选取的数据分析,矿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只有5.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6%。从平均利润率来判断,矿业行业平均利润率甚至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

  凡此种种,经一些媒体放大、渲染,矿业形象一落千丈。不少人认为矿业傻、大、黑、粗,有矿业就会有污染,矿业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同时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枯竭后留下一片废弃矿山,治理难度很大,开发矿业得不偿失。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错误地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开发的关系,不顾国家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有着巨大需求的客观事实,谈矿色变,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的矿山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并以“无矿县”“无矿市”甚至“无矿省”为荣。这种思潮影响了合法矿山的正常生产,影响了矿产品市场的正常供应,在一些地方,甚至连老百姓用于取暖的煤也一“砍”了之。

  (三)针对西方媒体肆意抹黑和攻击我们的矿业政策及“走出去”战略,如何从专业的角度组织有效的反制,是矿业新闻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对于我国的矿业法规、政策以及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进行恶毒攻击的案例已屡见不鲜。比如,受全球经济形势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世界市场矿产品的价格波动很大,不少西方舆论就纷纷把矿产品价格暴涨归因于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以此为借口,宣扬“中国资源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论调。

  比如,前些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采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的这些举措很快就遭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非议,一些西方舆论立刻指责中国“对稀土等关键原料的出口进行限制”。美国一家网站甚至还写道,如果在稀土价格上听命于中国人,那么等于“我们被戴上了中国的镣铐”。

  2020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计划在美国国内重新构建新的关键矿产产业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2021年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不久就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各部门在100天内对半导体、药品及药物成分、稀土等关键矿物质、高容量电池这四个关键领域供应链进行全面审查。这一行政命令虽未点名中国,但却表达出美国消除来自“竞争对手”中国和其他潜在“对手”风险的心思。

  2022年6月,美国国务院宣布与盟友建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与美国建立这一伙伴关系的国家,既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矿产大国,也包括关键矿产加工强国日本、韩国,以及德国等消费大国。评论人士认为,这是华盛顿及其盟国企图对中国进行“合围”。资深金属行业专栏作家霍姆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比作“金属北约”。美国还打着“负责任”“可持续”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旗号,通过一些非洲国家对中国海外矿产企业施压。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在高科技领域寻求全面对中国“脱钩断链”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在加快组建“关键矿产买家俱乐部”,企图把中国赶出关键矿产供应链。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个所谓“关键矿产买家俱乐部”原本意在协调美欧因《通胀削减法案》而产生的分歧,但现在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把清洁能源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更加暴露。《华尔街日报》称,成立该俱乐部的目标是确保西方世界能够可靠地获取关键矿物,但该俱乐部的成立还将造成采用来自中国等国矿产的车辆无法获得补贴。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组团”在关键矿产上寻求与中国对抗之际,部分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却在渲染“中国在相关领域谋求全球控制权”。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份预估未来两年中国钴产量全球占比上升的报告后指出,中国将增强对全球钴供应的掌控。彭博社则在报道中称中国正努力增加锂矿开采,2025年中国锂产量的全球占比将从2022年的24%提高到32%。

  有评论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脱钩断链”,这种全面打压已经蔓延到关键矿产领域。西方媒体竭尽所能渲染所谓对中国依赖的风险,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前段时间,美国情报界发了一份所谓“威胁评估报告”,其中就有渲染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内容,这与部分西方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持续打压、抹黑中国是一脉相承的。

  上述情况无疑为矿业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辩证地讲,从目前我国矿业新闻媒体的实力来说,要做到用客观、公正、翔实的报道先声夺人,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对社会关注的矿业热点问题和突发、敏感事件的及时准确报道,甚至影响和引导社会媒体和国际舆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尚需卧薪尝胆,积聚力量,不懈努力。其中,加快矿业新闻学科建设,加快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