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国企使命

 
  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一路走来的山东能源集团,把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成为企业不断开辟新境界、走向新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山东能源集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行稳致远。
 
  煤矿里蕴含着红色资源
 
  上世纪20年代,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的前身——淄博矿区是全国三大矿区之一,拥有矿工万余人,特别是以淄川煤矿为中心的北部矿区,是近代中国矿业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都对淄博早期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2年6月,王尽美来到淄博矿区组织工人运动,于6月15日在淄川煤矿附近的“马家庄机器工人图算学校”领导成立了山东煤矿第一个工会组织——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1922年8月,邓恩铭利用淄川煤矿附近洪山镇三马路“宪章照相馆”,作为党的秘密活动联络点,经常在那里从事革命活动。为了向工人们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尽美编写了“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界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的歌谣,在工人中广为流传。邓恩铭则用一把筷子不易折断的道理,教育工人们团结起来,向帝国主义和资本家进行斗争。
 
  淄矿原史志办主任赵海喜告诉记者,王尽美、邓恩铭在淄博矿区宣传革命思想,点燃了革命之火。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1924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淄博地区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淄博矿区支部正式成立,王用章任书记,直属中央领导。这是继济南中央直属支部后,山东建立的第二个直属中央的支部。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其前身是竹园煤矿。革命战争年代,因这里出产的无烟煤煤质好、热量高,一度成为八路军和解放军兵工厂造炸药、造地雷和土枪土炮的重要原料来源,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竹园煤矿最后一任矿长吴继余回忆,当年,为千方百计获得被日军野蛮占据的竹园煤矿的优质煤炭,八路军联络员王立民,以木匠的身份做掩护在竹园煤矿秘密发展地下组织。白天,矿工们将挖出的优质煤留在井下,把次煤、矸石运上井。夜幕降临后,王立民等人将白天偷偷藏起来的优质煤用马背、驴驮,或用沂蒙山区的小推车源源不断地运到位于莒南县大店镇的滨海军区兵工厂。据载,竹园煤矿当年先后为八路军兵工厂运送煤炭10万余斤,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武装。
 
  1945年11月24日,滨海军区部队发动了滨海全区解放的最后一役——泊里战役。竹园煤矿矿工组成了51人的工兵连,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地道挖至泊里东南角的炮楼下,于12月26日夜,用炸药将炮楼炸塌一角。我军迅速控制了制高点,生俘伪副司令于炳辰及官兵1600余人。战斗结束后,滨海军区给竹园煤矿工兵连集体记大功一次,矿工李相义、陈洪福等6名矿工各记一等功。
 
  此后,竹园矿工组成的10人担架队随军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直到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才带功凯旋。
 
  位于铁道游击队故乡的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前身——中兴公司矿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义勇军和铁道游击队,打洋行、炸铁路、扒火车、支援台儿庄会战;给抗日根据地供兵员、传情报、搞炸药、运送生活物资和医药品;在五次解放枣庄的“拉锯战”和著名的淮海战役中踊跃参军支前,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
 
  企业发展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红色基因就传承到哪里。山东能源集团持续传承红色基因,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一切工作之中,引领了一代代山东能源人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在上世纪90年代,煤炭产量曾占据山东半壁江山的淄博矿务局,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11对矿井有7对被注销了生产能力,1.5万人面临重新安置。全局有2300个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00元,被确定为全国36家特困企业之一。就在命悬一线的险恶形势下,淄博矿区的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背水一战,响亮地喊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靠天,不靠地,扭亏解困靠自己”,开启了在逆境中自谋生路的艰难突围。1996年1月14日的夜晚,正当淄博矿区的干部在简陋的矿井筹建处紧锣密鼓地研究部署加快济北矿区建设工作时,变电所突然出现了故障,四周漆黑一片。他们当即找来7支蜡烛,借助微弱的烛光继续商讨方案。
 
  因为有着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不到一个月,淄矿3万多员工便响应号召,集资4000多万元作为“救命工程”——许厂煤矿的启动资金。一般同类型的煤矿建设周期大约需要5至6年的时间,而他们仅用28个月就建成了,创造了中国煤矿建设史的新纪录。从此,这个衰老矿区一步步实现凤凰涅槃,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去年,山能淄矿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完成商品煤产销量2430万吨。
 
  泰山脚下的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始建于1958年,曾是全国煤矿质量标准化发源地。2012年以来,由于受煤炭行业整体下滑、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等因素影响,肥矿成了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时任肥矿集团财务总监薛允华回忆说,当时所有的银行账户都封了,每天来要账的债权单位快把门槛踩烂了。据了解,到2015年底,该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150%,贷款总额近140亿元,职工10个月以上发不出工资。
 
  危难之际,山东能源集团没有推卸责任,毅然放弃破产重整方案,而是勇于担当,怀揣着“肥矿集团改革重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了对不起职工!”的信念,艰难地探索改革重组的路径。历时10个月,到2016年11月底,肥矿集团全面完成债务、资产、人员改革重组,整个过程平稳无震荡。肥矿重获新生,成为全国较大资产、较大债务困难企业改革重组的成功案例。
 
  以人为本是最亮底色
 
  在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关头,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成为山东能源集团的传统。
 
  崔风华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掘进一区一名普通职工。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到该矿综采二区工作。由于井下条件苦脏累,他便想方设法调至该矿修理厂。时隔18年后,他又主动要求调回生产一线。“之所以又回到生产一线,不仅是因为如今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安全更有保障,而且收入呈两位数增长。更重要的是,如今在蒋庄煤矿,井下采掘工人已告别‘两头不见太阳’的历史,真正从煤黑子变成了‘煤亮子’。”崔风华说。
 
  在人们传统记忆中,在地层深处的生产一线工作的煤矿矿工常常被贴上“煤黑子”的标签——一天三班倒、工作环境脏乱差,上夜班更是“两头不见太阳”。
 
  2013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采煤一线工作的枣矿付煤公司验收员张海岭告诉记者,夜班上井后非常乏累,一个夜班,从离家到回家,长达13个小时,升井后吃完饭就回宿舍睡觉,一周很难回家一次。因为这个,他差点连对象都谈崩了。和他差不多时间入职的年轻人,有的吃不了夜班的苦而离职。
 
  更危险的是,夜班生产容易使采煤工人疲惫,引发安全事故。据了解,煤矿事故70%以上在夜间发生。夜班是安全最为薄弱的时期。“半夜接到工区值班电话心里就发毛,我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充采工区区长徐兵说。
 
  因为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以前大部分煤矿工人不愿意到井下工作,总是想方设法调离生产一线。
 
  安全生产是矿工最大的福利。山东能源集团将智能化建设作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实现矿工体面劳动的重要途径,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取消井下夜班生产、周末集休等措施,彻底改变了煤矿工人“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传统循环作业模式,真正让矿工实现了体面劳动、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原来煤矿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百米井下、生产一线,现在出现了地面员工回流生产一线,主动要求调回百米井下的现象。据悉,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有36对矿井取消夜班采掘作业。
 
  智能化建设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如此。赵如才是山东能源兖州煤业鲍店煤矿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干了30多年采煤工的他,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可以穿着干净整洁的西装上班,点点鼠标就能自动开采煤炭。“过去采煤,说是机械化采煤,其实大半工作还得靠人力。一个班下来,经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干了一天活儿,除了牙是白的,脸上全是黑的,工友只能靠声音来识别对方。现如今,用上了智能化,每班工作人员减至7人,减幅达42%,采煤不见人逐渐成为了现实,员工效率和收入翻了一番,这在过去简直想都不敢想。”
 
  据鲍店矿采煤副矿长徐长厚介绍,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采煤机自主智能截割率达93%以上,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达90%以上,安装使用的“永磁直驱智慧型胶带运输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和转速随煤量自动调节,在国内首个实现“完全自主智能开采”常态化运行。
 
  山东能源集团大力推进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一大批智能化装备落地应用。在地层深处,通过传感器可以实现采掘支架自动跟进;5G巡检机器人,可以对现场画面和压力、温度等信息实时监控。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的煤炭工人从一线解放出来。
 
  截至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建成8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71个智能掘进工作面、10个智能矿山示范点,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9700余人。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会在山东能源集团圆满召开,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顺利发布,首家国家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成立,引领了煤炭行业第四次技术革命。预计到2025年,山东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改造。
 
 
鸟瞰山东能源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
 
  高质量党建让企业行稳致远
 
“一流企业需要一流党建,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探索形成了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为主要内容的“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为企业行稳致远加装“红色引擎”。“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模式入选“全国企业党建十佳优秀案例”和新时代企业党建实践创新优秀成果。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党组织成员和其他公司治理主体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工作进章程,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山东能源集团坚持把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建立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一内嵌四同步”的管理机制和党委会前置的议事决策程序,保障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快速有效落实。
 
  党组织的战斗力决定着国企改革发展的生命力。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拥有基层党组织3690个,其中党委206个、党总支205个、党支部3279个,党员5.3万名。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山东能源集团在山东省属企业中首家提出“两个1%”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严格按照不低于职工总数1%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按照不低于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1%比例列支党建经费。目前,山东能源集团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4137人,列支党建工作经费2.1亿元,过硬党支部比例达到党支部总数的91.34%,35个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属企业过硬党支部示范点”。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创新开展“1+1+N”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其中,“1”即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基层矿处单位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和总经理助理、三总师中的党员,每人至少联系服务 1 个基层党支部,确保每个基层党支部都有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即各基层党支部委员会委员、行政班子成员中的党员,每人至少负责联系服务1 个班组 ( 或党小组 )。“N”,即每名在职职工党员负责联系服务本班组 ( 或党小组 ) 中的若干名职工群众。确保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班组 ( 或党小组 ) 都有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每一名职工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服务。此举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网格化、全覆盖,打通了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据悉,去年该集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2100个,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5033次、上党课7211次、解决实际问题5940项。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山东能源集团党委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织编印《山东能源百年党史》,下发“双入双创”党建模式系列丛书,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从党史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力。
 
  战略重组后新山东能源集团渐至佳境,成为山东历史上首个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大关的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52.39亿元,同比增长11.23%,煤炭产量位居国内煤炭企业第三位、全球煤炭企业第五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能源航母”。
 
  “今天,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血与火的历史年代,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形成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脊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山能的‘根’和‘魂’。我们一定要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彰显国企担当中贡献山能力量。”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满慎刚说。(文 · 李志勇 王金虎《国资报告》杂志2021年第6期)


中矿人AI吉PT,您身边的小秘书!


欢迎扫码关注矿业人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矿业领域最新资讯!

矿业人LOGO


公众号下方菜单 矿业人 直达 矿业人网站

公众号下方菜单 中矿猫 直达 中矿猫商城

公众号下方菜单 AI吉PT 直达中矿人AI吉PT小程序

重要声明

学术报告版权©归报告人所有,仅限于学习用途!!!
本站资源大多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微信18305208107、QQ 3363008002或网站网页右侧客服 提交工单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删除。
站内资源为网友个人学习或测试研究使用,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禁止用于任何商业途径!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


如果遇到付费才可观看的文章,建议升级包年VIP或终身VIP。全站所有资源任意下免费看”。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